2021年12月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国际经济学研究前沿培训”系列讲座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中青年知名学者、业务部门领导就学术前沿、重大现实问题进行讲授和讨论。其中,上半场活动是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进口贸易作用”专题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下午由著名学者进行学术分享和研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场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业界机构850余人次的积极参加。
上午场活动是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进口贸易作用”专题讲座,直播观看人数500多人,线上参会人数约150余人。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金旭会长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戚聿东院长分别进行致辞。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边振瑚副会长主持会议。
图1上半场研讨会现场
首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金旭会长进行了致辞。金会长介绍了今年11月商务部发布的《“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强调了对外贸易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随后对我国“十四五”期间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即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数字赋能、互利共赢和安全发展的五大原则与聚焦外贸的综合实力、提高协调的创新水平、提升畅通循环能力、深化贸易开放发展和完善贸易安全体系的五大目标,最后金旭会长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现实意义,并感谢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
图2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戚聿东院长致辞
接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戚聿东院长进行致辞。戚院长首先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理论经济学科的发展现状,强调其在我国理论经济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接着,戚院长指出今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20年,是造福世界的20年,但是,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进口贸易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戚院长祝愿本次活动成功举办。
上午场主持人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边振瑚副会长,共有四位嘉宾进行主题讲座,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教授、商务部研究院杜国臣研究员、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曹德荣会长和京东集团国际事业部国家馆项目负责人尹敏。
图3北京师范大学魏浩教授发表演讲
上午第一位演讲嘉宾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教授,演讲题目为“中国积极扩大进口的内涵、事实与展望”。魏浩教授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目标从强调出口转向扩大进口的战略转变进行了介绍与政策梳理,重点讲述了我国的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促进进口的意义,随后系统介绍了我国进口自入世以来的发展现状及中国扩大进口贸易的必要性、进口对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殊经济意义。同时,魏浩教授也强调了国内也应纠正对扩大进口贸易可能会给国内企业带来负面经济影响的认知偏差,阐明广义进口的概念,强调进口是我国企业配置世界各国资源并保持竞争力的有力途径。此外,魏浩教授分别梳理了我国自疫情以来和入世以来的货物和服务进口规模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我国进口规模和进口关税与世界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以及我国所处的位置。随后,魏浩教授基于我国进口排行榜梳理了一些与人们一般认知不一样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深圳、成都和苏州扩大进口的成功经验。最后,魏浩教授对我国扩大进口给出了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图4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杜国臣研究员发表演讲
上午第二位演讲嘉宾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院副所长杜国臣副研究员,演讲题目为“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促进进口贸易发展”。杜国臣研究员以近期卢旺达、斯里兰卡和阿富汗等驻华大使直播带货、销售火爆的热点新闻引出了本次演讲的主题,接着,他系统介绍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规模高速增长,交易商品种类集中度较高,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和区域格局呈现东强西弱特征,并指出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得到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机制逐步完善。最后,杜国臣研究员指出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强调了数字化服务市场对未来跨境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
图5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曹德荣会长发表演讲
上午第三位演讲嘉宾是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曹德荣会长,演讲题目为“积极扩大农产品进口,促进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曹德荣会长首先强调了农产品进口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速明显加快、进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进口市场集中度偏高以及进口市场主体表现活跃的发展现状;接着,曹德荣会长对当期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包括国内农产品供需“紧平衡”格局未变、进口“大国效应”作用突出、开放政策有利于进口、中国积极履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以及农产品进口高位盘整等内容。最后,曹德荣会长表示品牌提升、渠道下沉和数字化增长成为未来中国农产品进口高质量发展关键。伴随全球农产品食品产业链优质资源加速增长,中国进口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以及国内居民食品消费升级,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未来充满希望。
图6京东集团国际事业部国家馆项目负责人尹敏发表演讲
上午第四位演讲嘉宾是京东集团国际事业部国家馆项目负责人尹敏,其分享的主题为“发挥平台优势,促进消费品进口”。尹敏女士首先回顾了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历程和规模,估计2021年中国海淘用户现存规模达到2.35亿,表明我国进口市场潜力巨大;接着,尹敏女士介绍了京东国际的定位、战略以及重大项目,表示京东国际将更好地发挥线上平台的优势,将进博会在线上做更好的拓展,扩大线下会展的效应;最后,她表示会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成为“进口”国家队的成员,为国家做更多的扩大进口、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努力。
图7中国贸易学会李钢副会长总结发言
最后,中国贸易学会李钢副会长对上午四场讲座进行总结。首先,李钢副会长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现实意义,并对四位嘉宾的演讲进行了总结,指出四位嘉宾的演讲为促进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稳固形成和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最后,李钢副会长向各位与会嘉宾表示感谢。
下午场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22会议室举办,线上线下累计参会人数近200人。会议由有四位嘉宾就相关研究进行演讲,分别是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洪俊杰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盛斌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江学者杨汝岱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沈国兵教授,并邀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年长江学者马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王孝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凌云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青年长江学者施炳展教授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戴觅副教授参与讨论。下午场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魏浩教授主持。
图8下午场线下、线上参会情况
图9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魏浩教授
下午第一位主讲学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江学者杨汝岱教授,演讲题目是“增值税增收的生产地原则、消费地原则与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杨教授从中国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这一背景出发,引出关于建设统一畅通的国内大市场的研究;接着,杨教授详细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从税收角度出发,研究增值税从生产地原则转向消费地原则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杨教授介绍了文章结论:按照消费地原则征收增值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之间的财政收入不平衡。
图10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江学者杨汝岱教授
在讨论环节,马弘教授指出,过去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逐渐放松,但商品市场流动存在限制,会出现资源错配,即大量劳动力从内陆流向沿海。高凌云教授认为,税制改革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王孝松教授进一步提到可以考虑为何一些本地小品牌难以流向外地,指出其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容易量化的壁垒,例如营销渠道。戴觅教授提出建议,可以将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成本分开进行研究。施炳展教授认为,从卖方征税向买方征税转变,从理论角度可能并不产生影响,而沈国兵教授提出,可以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品牌效应,靠品牌推动一体化。
下午第二位演讲嘉宾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演讲题目是“非关税壁垒与中国进口多元化”。首先,沈国兵教授强调,RCEP和CPTPP的实施将使亚太地区绝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壁垒趋向于零,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关税壁垒会成为制约中国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关键因素。随后,沈国兵教授详细分析了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展示了非关税壁垒的测算结果,并讲解了研究中所采用的实证方法及数据来源,最后指出,中国降低进口非关税壁垒有利于拓展中国进口品来源地多元化,从来源地进口非关税壁垒降低有利于拓展中国进口产品种类多元化。
图11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
在讨论环节,高凌云教授指出,除了考察非关税壁垒降低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外,还应该考虑相应的安全问题。王孝松教授就研究中工具变量的选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戴觅教授认为,在对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进行测度时,需要将来源地之间的相关性考虑在内。
下午第三位演讲嘉宾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盛斌教授,演讲题目是“贸易争端的经济学”。首先,盛斌教授分析了产生贸易争端的原因,如贸易收支不平衡、市场准入壁垒、操纵市场力量等。随后,盛斌教授指出已有的贸易理论对贸易争端的分析存在不足,并且谈到了贸易争端焦点问题的演进。最后,盛斌教授针对未来贸易争端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式,如重建WTO争端解决机制、强化已有规则的执行与监督等。
图12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盛斌教授
在讨论环节,马弘教授指出,产业政策可能会在未来的贸易争端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产业政策是必不可少的。王孝松教授提到,在异质性框架下引入贸易政策、规则,将中国方案纳入成熟的理论框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洪俊杰教授提到,要加强构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友好型的国际经贸规则,如构建更具包容性、相对高标准的知识产权规则、互联互通规则、碳排放规则等。
下午第四位演讲嘉宾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洪俊杰教授,演讲题目是“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循环相互促进论:理论与证据”。首先,洪教授从国际环境和中国实际出发,介绍了研究的现实背景。随后,洪教授分析了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国内循环对国际循环的影响机制,详细讲解了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和研究所采用的实证方法,并展示了研究的主要结论。最后,洪教授指出,中国应当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着力提升国内循环的畅通程度。
图1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洪俊杰教授
在讨论环节,马弘教授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二十年,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但这种影响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区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施炳展教授认为,在研究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影响时,除了考察供给侧冲击的影响外,还需要考察需求侧冲击的影响。戴觅教授则提出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即要促进上游行业的创新,是更依赖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的作用。
图14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年长江学者马弘教授
图15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青年长江学者王孝松教授
图16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凌云教授
图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青年长江学者施炳展教授
图18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戴觅副教授
本次系列讲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丰富,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当前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国际贸易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介绍,开阔了参会人员的研究视野,也促进了全国各高校国际贸易领域研究人才之间的学术交流,对提升师生的科研学术能力有很大帮助。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也将在未来继续致力于提升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科师资水平和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
供稿:涂悦
责编:魏浩
审核:孙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