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3月30日09版 作者:白暴力、王胜利
习近平同志指出,“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构筑中国经济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为中国经济制度建设提供学理支撑,是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经济学者的光荣使命。
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为构筑中国经济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为构筑中国经济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在生产、分配和交换等过程中的社会关系总和,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础的、具有决定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生产形式内部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决定的生产、分配、交换等制度,决定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经济制度。因此,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经济制度变化和演进表现为经济制度随着社会形态和阶段的变化而变化。首先,经济制度变化和演进的最终推动力量是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因此,经济制度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形态和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恩格斯指出,“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为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确立的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阶段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具有不同的具体形式,经济制度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内容。
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和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同时,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或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经济制度的变化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或制约作用。当经济制度符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会促进、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经济制度不符合生产力状况时,就会阻碍、制约生产力发展。因此,经济制度改革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其次,经济制度决定政治制度等上层建筑。马克思指出,“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经济制度改革不仅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经济制度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不同的社会形态,必然有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与之相适应。而处在相同社会形态乃至阶段的国家,其经济制度也不会完全相同,而是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统一性体现社会形态的本质和经济制度的性质;多样性由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制度在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具有差异性。从历史上看,同样是奴隶制,在西欧国家,“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其土地是私有的;而在东方社会则形成了“家庭奴隶制”,其土地是国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历程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经济制度表现出多样性。马克思指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的经济制度强加于别的国家;即使处在相同社会形态和阶段的国家,也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经济制度,因而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时代优越性。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筑中国经济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筑中国经济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提供了思想指引、确定了基本架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一定能够完成构筑中国经济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这一重要任务。
党的领导制度是根本制度,具有统领地位。人类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其中就包括社会制度的实现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造福人民的美好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胜利实现,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规律。只有尊重这个规律,包括经济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中的根本制度。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才成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我们才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持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首先,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构成我国经济制度的根本基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在分配制度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遵循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允许和鼓励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极大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这样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第三,在经济体制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有更高经济效率,能够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经济制度在国家经济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经济制度是由党的领导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派生的,同时也是贯彻、执行和实现根本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经济制度。这些重要制度包括:宏观经济及其管理的相关经济制度,如金融制度、财政制度、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政府科技管理制度等;社会经济微观主体的相关经济制度,如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市场及其运行的相关经济制度,如资本市场制度、要素市场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国际经济的相关经济制度,如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协调配合,共同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领导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重要经济制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党的领导制度是根本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统领地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规定我国经济基本形态,规范我国经济基本关系。重要经济制度是由党的领导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派生的,在国家经济治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是被实践证明具有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分别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